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建立自己的思想;
书籍是被印刷出来的催眠药,催眠着我们脱离低俗的世故进入思想的世界;
书籍更扮演着忠实的朋友、优秀的导师、可爱的伴侣和温情的安慰者等多重角色。
书籍就是莎士比亚口中“全世界的营养品”。
为了积极倡导师生在读书中求知,在阅读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书香充满校园。图书馆开展了阅读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并评选出了“十佳读书之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一部分优秀的读书十佳之星的脚步一起走进属于师院的“三味书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你是否很久没有认真地去读一本书了?阅读到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求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读书不再单一地依赖纸质书,电子书快速发展,书的种类逐渐丰富,但是书的质量是否可以保证?
随着相关问题的增加,大家对于阅读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值此机会,我馆工作人员采访了“十佳读书之星”并询问相关问题。(以下内容经过整理,全部采访请听音频)
1.你觉得一本好书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
书在我看来可能是更倾向于是一种陪伴吧,当你十分无聊的时候看看书,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你的心情不平静的时候,不妨也看看书吧,可能会觉得变得平静一些。
2.相比于纸质书籍,往往很多同学会选择信息化时代下的电子阅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我认为这个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现在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好。我必须承认电子书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不要在乎这个读书的方式,只要适合自己便是最好的。
3.阅读习惯因人而异,你更倾向于阅读哪一类的书籍呢?
前一段时间,我比较关注时政、国际方面的问题。最近经常读一些侦探或破案类小说,大多以警察和法医为背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推理进行破案,有助于培养我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故事情节也十分的有趣。
4.请问你的阅读习惯是什么?又是怎样的初衷和动力促使你养成这些阅读的好习惯的?
我比较喜欢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好多知识如果只记在脑子里,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忘记的。有时候认真做一些笔记,以后翻看也会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5.最后,请你引用一句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来表达你对阅读的热爱与坚持。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梁文道说的:“读书到最后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复杂。”
关于阅读
1.坚持让阅读成为自身的习惯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基本是每天都想读点什么,因为阅读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需要每天喝咖啡,不喝就难受。不要把读书看得太神圣,也不要过度拔高其价值。任何受外界观点影响而强加给自己的表演行为都是痛苦的。
2.电子书和纸质书之间的较量
电子书,优点在于易携带,随时随地看。路上或者闲暇时,掏出手机就能看。但可能在质感上差点,读起来效率低点。在手机上看书,干扰度比纸质书高,比如你上了公交,刚准备读电子书,微信来了个消息,你得回复。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而看纸质书,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纸质书,有质感,阅读时甚至会有一阵阵墨香。读了多少页,通过厚度易于评估,易于产生成就感。而且没有读懂的部分可以轻松找见,很容易翻阅。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读书十佳之星大部分都是支持纸质书的,但是同时也不反对电子书的阅读方式,这说明纸质书在我们学生群体中依然是占主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电子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仍有不足,但是效果与影响很值得期待。
3.馆君观点
关于阅读,馆君处于中立状态。因为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都有所获。生病卧床休息时电子书更为适合,有种种好处。病好回学校以后,纸质书能督促个人坐在桌前,有效率地阅读,而不是躺在床上拿手机阅读,一会儿又睡着。每天晚上坚持半小时阅读,大概一周能读完一本书,很有成就感。故认为读纸质书的好处在于有仪式感、高效性、可自主圈点。
通过纸质书,读完了摆在书架里的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本书已经读过很多遍,但好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假如这本书是存在手机里,估计很少会想起去反复阅读。
总而言之,到底是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需看个人的爱好和方便,只要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就好。有的人会在手机里存了电子书,书包里再装一本,以防手机没电的情况下看。这都是结合自己行为的好方法。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没必要一刀切,没必要犯教条主义错误。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里没有了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看完读书之星们的分享,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