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动 网站首页 > 品牌活动 > 正文

馆长接待日|聚焦阅读,回归本职

时间:2022年11月25日 19:01 来源: 作者:新媒体工作室 阅读:

时值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晚七点馆领导直面学生,开启了师生对话模式。4月23日晚,图书馆在贤林讲坛举办“世界读书日+馆长接待日”(1+1)对话会。

下面是关于此次活动的相关报道

一. 对于阅读,你有什么感悟或困惑?

对话会伊始,十佳阅读之星代表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谭毛计谈及“阅读使人快乐”,并即兴流利背诵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闫海龙寄语学弟学妹们惜取少年时,多读书读好书;文学院2016级韩超帅以一个生动的比喻——读书就像在建立一个隐形的冰山,每多读一本书就会使其多一个角——解释了读书所能带来的愉悦与成长……

二.有关阅读的疑问与解答

1.“读书越多的人会越孤独”

在场的老师同学分别从自身的阅读经出了阐释:韩超帅讲了读书的两个阶段: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孤独,而读更多书则会解救这种孤独。文献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宏鑫从人类认识史的角度指出这是符合人的思维发展过程的。黄丽珺老师则提出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但阅读可以让你找到数千年前,数千里外有人与你灵魂共鸣,这种共鸣使读书成为孤独中的不孤独。

2.阅读中遇到的系统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

在场师生也提出了精彩解答,系统化阅读是内圣外王的,需要提倡及鼓励;而碎片化阅读可区分为碎片化时间的整体阅读和碎片化内容的阅读;这两类阅读形式辩证统一,系统化阅读是主线。

三.对图书馆有哪些建议?

就图书馆建设方面,如馆藏检索、图书荐购等问题,技术部及采编部老师也分别做了解答并记录了同学所提的建设性意见。

在与同学们对图书馆的建议交流中,馆长杜超也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世界读书日名称的演变就是从聚焦资源到聚焦阅读行为的过程。化用习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警句,就图书馆而言,“书是用来读的”,通过读书日来推动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生活本身。

二、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根据同学们以往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图书馆已做了许多努力:开馆时间增加至周100小时以上;尽可能多地增加阅览座位;向技术要效益,在资源上培育相对优势,依托各种版本的《大众哲学》等资源建立了全国独具特色的专题资料库等。

三、现今校园阅读的状况亦喜亦忧。喜的是有一批学霸,阅读量很大,涉及面也很广;忧的是阅读普及面不够,借阅量仍在逐年下降;文明美好阅读环境的营造,希望学霸们能带动更多同学来一起维护。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会中。同学们积极发言,馆领导们根据自身的专长,也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图书馆的领导和老师并不高高在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一个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的同学一起,为了让图书馆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而努力着。

杜超馆长提出:“世界读书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世界读书日不意味着是一个标签。不仅仅是4月23号这一天,希望更多的人去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生活本身。”

“世界读书日+馆长接待日”(1+1)对话会上,图书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建议和需求,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让图书馆建设的更好,让世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