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网站首页 > 作品展示 >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书香致远,百人共读”活动三等奖作品

时间:2023年04月22日 21:05 来源: 作者:朱新宇 阅读:

一切源于风筝,一切又结束于风筝。

最初翻开这本书,其实只因它被节选在我的语文练习册里,本以为它的旋律会如高飞的.风筝般畅快明亮,却不曾想到它竟是如乌云般沉闷,压在我的胸口,又如雷电般轰鸣,震颤我的胸膛,黑暗的社会使我窒息,滂沱的情感令我震撼,我,无法平静。

故事开始于18世纪的阿富汗,主角是富家少爷“我”--阿米尔,同“我”仆人家的孩子--哈桑,他们是最要好的朋友,至少,哈桑是这样认为的。

"哈桑和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同一个草坪迈出第一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我们说出第- -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哈桑同阿米尔一起长大,他把阿米尔当做最亲近的人,是朋友,是兄弟,甚至是主人,也正因如此,他才愿意去保护阿米尔的怯懦,选择与疯狂暴力的阿塞夫对抗,他为了阿米尔的战利品--那只蓝色的风筝,为了他许下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誓言,他在一个肮脏的小巷里遭受到了阿塞夫的侮辱,尊严被以最卑劣的手段践踏。

哈桑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是忠于友谊的,或者说,他是忠于阿米尔的。

但是,哈桑是宗教中最弱的叶什派,是生活中最卑微的仆人,是阿富汗中最低贱的哈扎拉人,而阿米尔却是高高在.上的少爷,普什图人。

阶级的差异,宗教的矛盾,以及父亲所犯下的罪恶,让阿米尔拒绝了这份纯真的友谊。“他只是我仆人家的孩子,”阿米尔说:“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制,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阿米尔是自私的。他自己怯懦却不敢承认父亲对哈桑勇敢的赞同;他自己受到父亲的冷落,却嫉妒父亲对哈桑的青睐;他自己与哈桑明明是很要好的朋友,却从不在客人面前带他玩,也从不承认哈桑对他的好;他明明看到了哈桑遭受侮辱,却因害怕而独自逃...阿米尔是人性中黑暗丑恶的一面的代表--自私,怯懦,与谎言。

阿米尔为自己的背叛感到惭愧不安,但他却选择用逃避来解决问题。他认为见不到哈桑就自己不会再自责痛苦了,于是,他在一个大雨天赶走了哈桑。

哈桑离开后不久,阿米尔与父亲也因战乱逃到了美国,可他的内心却并没有因新生活的开始而获得平静,他经常能回想起哈桑明媚的笑脸和他离开时哭泣的背影--在哈桑的衬托下,他显得那么的卑鄙和不堪。阿米尔在自责,愧疚与懊悔中,煎熬着。

多年过去了,哈桑还是那个哈桑,愿意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可阿米尔却不再是那个怯懦的阿米尔了,他不再逃避罪责,良.心上的痛苦驱使他开始救赎。此时的哈桑已经被人杀害,父亲也因病去世,阿米尔从美国回到了阿富汗,只为寻找哈桑的儿子,他的侄子,索拉博。

是的,索拉博是阿米尔的亲侄子,而哈桑则与阿米尔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是父亲的私生子。

父亲曾说过:“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 -套生命,你偷走他自身为人父的权利,偷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痛恨盗窃的人,他偷走了哈桑的母亲,生下了哈桑,也偷走了哈桑与阿米尔知道真相的权利,尽管阿米尔为此感到痛苦,可他却也理解了父亲:父亲对哈桑的爱以及他一生所有的善行都是在为当年犯下的错误进行救赎,而自己应为当年的罪恶进行救赎!

命运总是如此反复无常,当年的悲剧再次重演,施暴者竟还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受到侮辱的人变成了索拉博。这一次,阿米尔不再逃避,他勇敢地向阿塞夫挥起了拳头。“我体无完肤,我并不知道有多糟糕,后来我才知道,我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阿米尔如是说。

阿米尔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是他笑了,他打开了这么多年-直束缚着他的心结,那-刻的他,仿佛与当年挥舞着弹弓的哈桑重合了.--性格截然相反的亲兄弟融合在了一起。阿米尔最终带着索拉博回到了美国,因为在阿富汗所遭受的不堪的虐待,索拉博变得非常脆弱抑郁,甚至割腕自杀,即使是被挽救回来,却也始终走不出自闭症。

历史仍在重演,一如多年前的那样,风筝比赛中,他们获得了胜利,只是角色互换,追风筝的人变成了阿米尔,他奔跑着,就像当年的哈桑那样,转头向索拉博大喊:"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索拉博也终于扬起了- -丝属于孩子的微笑。自此故事终结,一切都得到了救赎。

整本书都充满了命运轮回的基调,角色的互换,情景的再现,只有在最后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才获得圆满。

父亲是被分裂了的人,一半是属于阿米尔的,他给予了阿米尔正统的身份以及优越的物质条件,阿米尔也继承了他闪耀的地位,但阿米尔却是怯懦的。另一半,是属于哈桑的,他把所有的愧疚都转化为了对哈桑的慈爱,哈桑也继承了他勇敢善良的品格,但哈桑却是不被社会所承认的。命运将兄弟俩分至两方:勇敢与怯懦,卑微与显贵。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去救赎,他将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化为善行的源泉,他至死都是被所有人尊敬的伟大的人。

而阿米尔,是我们合影的缩写。自私,怯懦,逃避,隐瞒,甚至是欺骗和诬陷,总之不想直面错误,不愿承担责任,害怕认错所带来的痛苦。他是人性的丑恶面的写照,是人格的迷失,但他又没有完全的良心泯灭。他愧疚不安,他自责懊悔,他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像困兽-般发出孱弱的喘息。解脱的办法只有一个,即正视错误并承担后果,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完美的救赎。因果轮回,阿米尔终是打开了心结,获得了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哈桑还是阿米尔?而风筝,又是什么?在爱之上,风筝是朝阳下天空中飞舞着的美好;在罪之下,风筝是黄昏中雪地里手捧着的沉重。他们都是追风筝的人。我们也一样。"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飞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但也正因有这根细线的牵引,它才不至于消失在天际或跌落尘埃,而是在天空划出优美的人生轨迹。当这根丝线被割断,就要鼓起勇气去追逐那飘落在远方的风筝,那样会获得内心的安宁。”

愿我们都有勇气说出: “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你所爱的是梦想,是友情,又或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