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天·阅读存折读书分享会
一、参与成员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除了在活动中获奖的同学以及图书馆新媒体工作室的成员,我们还邀请了杜超馆长、信息研究所王宏鑫所长、参考咨询部赵冬生老师和刘洋老师,来对本次阅读存折活动作出评价,以及与同学们对“读书”这一主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二、活动回顾
1.负责人徐晓芬回顾二十一天活动流程,讲述活动灵感,展示活动成果,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她提出本次阅读打卡超话以及微博粉丝群都会保留下来,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留在或者加入本次超话以及粉丝群,延续这二十一天来的积累与感悟,让它变成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一份对阅读的热爱。
2.大家共同欣赏本次活动的成果展示视频。读书笔记字迹认真清晰,插画恰当好处,令人赞叹不已。轻快的音乐流过耳畔,大屏幕上一张张图片闪过,凝聚了这二十一天的记忆与收获。
3.表彰环节:
老师为获奖同学进行颁奖。
4.读书座谈会上获奖者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读完《山茶文具店》这本书,仿佛看了一出温馨的日剧。细枝末节的幸福,通过代笔的故事,逐步解开与外祖母的心结。虽然只是一些很小的故事,但其中渗迹的日本文化与风俗习惯,都有着仪式感的日系美。以山茶文具店为点,展现了镰仓整体散发出的悠闲的感觉,让人欣赏平静的生活,纯真,美好,又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想起那美好时光,温暖又幸福!”
——宁婧怡同学
“我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读到了两点,家庭和教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想我将来也会成为孩子的家长,我想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不是像塔拉的父母那样忽冷忽热,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了永久的创伤。”
——曹雨阳同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阅读感受是,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是存在一些过渡和中间地带。不能说一个人是好人他就是好人,再善良的人也会犯错,再坏的人也会做好事。没有完全的绝对。我还想分享一下读书的心态,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一本书,读一本讲发财的书后并不一定能发财,读一本恋爱的书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另一半。我们应带着好奇和兴趣去读书。”
——张淑华同学
“在人生旅途中,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世界能馈赠给我们最好、最优秀的礼物。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以书为友,以书为鉴,以书香伴你我同行!”
——李贺同学
“我觉得倒不至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意思是:你三日不读书就会自渐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就必定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李梦瑶同学
“其实一开始读《皮囊》的时候,我没有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因为它的语言十分质朴。但越往后读我越发现,这本书里蕴含了很深的生活哲理。要想抛弃身上的皮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需要的还是行动。虽然外界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认为‘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能从一本书中获得一种能量,这本书就是值得一读的。”
——杨婉钰同学
“我平常看书随性,有时候两三天不碰书,有时候可以看一下午甚至通宵把书看完,将前几天没看书的时间补回来,这种”报复性“阅读其实是将生活与读书分离开了。在打卡的第一周,每日读书笔记就像学习任务、学科作业一样让我感到束缚,经常需要管理员的提醒我才能按时完成。但是在二十一天活动的后期,我逐渐习惯每晚读会儿书,认真写笔记。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内心会觉得格外宁静惬意。”
——张梦璐同学
“我之前有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是甜品会让人满足和幸福,而是幸福的人,连吃甜点心里都是满足的。”我把它记在自己手机的备忘录里,因为我觉得它可以告诉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而不是靠其他的东西来使自己觉得幸福。”
——宋逸逍同学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如何说话的工具书,只讲方法治标不治本,我认为书中提到的一些思维模式是非暴力共同的精髓。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心底认同这个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沟通。所以我打算从自己做起,改变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尝试在自己的身边构建起一个有爱的世界。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说能立即改善自己的性格,但可以使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也会美好很多。”
——杨丽萍同学
5.自由发言环节中,几位未获奖参加者也分享了他们独到的想法。充分体现了人是一根能思想苇草,不论得奖与否,能从书中体会即是收获。
6.师生问答环节:
一位同学大胆发问:
“如何解决广泛阅读和深入阅读之间的矛盾呢?
如何在阅读以及研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们也都从自身研究领域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王宏鑫所长:“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广泛的涉猎。广泛和深入,即学习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也就是想让同学们培养一种读书的习惯,一种思考的习惯。”
杜超馆长:“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问。问广泛阅读和深入阅读应该怎么选择,就如同你问中医和西医哪个好,有时中医好,有时西医好,当然最好的是二者相结合。因此广泛阅读和深入阅读并不矛盾,我们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
7.师者的教诲环节
王宏鑫所长分享了自己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后,理解了“信息“在自然循环中的重要性,并将此规律运用于实践的经历。说明读书的好处不仅仅停留在空中,更表现在生活实践方面。
赵冬生老师首先讲了近几年阅读存折活动的举办历程,并指出了本次活动的“微博打卡”方式的高创新性,因此本次活动的参加人数以及各类数据再创新高。同时赵老师也分享了2020年国民纸质阅读数据,“人均读书量不足5本”、“全国图书馆借书量大幅度下降”、“成年国民每天读书时间不足20分钟”,警醒我们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还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重视阅读。
杜超馆长评价本次阅读存折活动是有温度、有深度、高含金量、高性价比的一次活动。此外,馆长还建议大家读书要“匀速阅读”,也就是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馆长也强调读书要无功利的阅读,“当你不问读书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它的好处就出来了”。杜超馆长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阅读数据的关心,指出中国成年公民年读书量过“8”这个坎是很有难度的,与以色列、犹太人人均68本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更呼吁我们大家要从自身做起,将阅读融于生活中。馆长还主张“每个人手头都应该有一定量的藏书”,并通过自己曾经在网上“淘书”的经历,激励大家多收藏好书、自己喜爱的书。
最后,馆长告诫大家要“爱书、爱读书、善交流”。
8.尾声
馆长以亲切质朴而富有深意的话语,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阅读经验与感悟。
他也在最后提炼了两句话,作为本次会议的结尾:“当你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你就去读书吧;当你不知道该去哪里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吧!”
在大千世界之中,我们渺渺众生卑微若一根苇草。但人因思想而伟大,即便渺茫微小,只要思想深远,依然可以烁烁闪光。二十一天,给你一次机会,给你一个习惯,如果能再给你一份热爱与思考,馆君想,这次活动,才尽到了它真正的意义!